一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條件
2021年11月22日(周五) 晚17:50點
2021年11月20日(周六) 上午9點
初級會計正式啟航!歡迎試聽!
1、初級會計【晚班】(每周1,3,5每周三天)
上課時間17:50--19:40
2、初級會計【周末】(周末全天,每周一天)
上課時間09:00-11:30+13:00-15:00
3、實操班【上午】(周1-5上課,每周5天)
上課時間13:00--15:00
5、實操班【晚班】(周1,3,5,晚班)
上課時間17:50--19:50
6、實操班【周末】(周六或周日,每周一天)
上課時間09:00-11:30+13:00-15:00
微信號:13050098585
第五章知識點思維導圖↓
一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條件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
3、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4、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5、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一般銷售商品業務收入的處理
1、符合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
借: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已經發出但不符合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成本】
納稅義務發生:
借:應收納款等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三特殊銷售商品業務收入的處理
1、附商業折扣、現金折扣、銷售折讓條件銷售商品。
1)商業折扣:為了促進銷售
注意事項:只是確定交易價格的一種方式
處理原則:銷售方按扣除商業折扣后的金額確認收入;購貨方按扣除商業折扣后的金額確認應付賬款。
2)現金折扣:為了盡早收回款項
注意事項:不影響收入、應收賬款確認金額
處理原則:按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認收入,實際發生時計入財務費用。
3)銷售折讓:質量不符合規定給予的價格減讓
注意事項:不退回商品,不沖減銷售成本
處理原則:確認收入前發生銷售折讓,按扣除折讓后的金額確認收入;確認收入后發生銷售折讓且不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直接沖減當期收入;如允許扣減增值稅的,還應沖減已確認的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
1)預收貨款: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2)發出商品
借:預收賬款
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采用支付手續費方式委托代銷商品。
1)委托方賬務處理。
發出商品:
借:委托代銷商品 【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代銷清單: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委托代銷商品
借:銷售費用 【受委托收取的手續費】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收賬款
收到貨款: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2)受托方賬務處理。
收到代銷商品:
借:受托代銷商品
貸:受托代銷商品款
對外銷售商品:
借:銀行存款等
貸:受托代銷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務額)
收到委托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借:受托代銷商品款
貸:應付賬款
支付貨款并計算代銷手續費: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其他業務收入 【受托方收取的手續費】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四銷售退回
尚未確認銷售收入的售出商品:
借:庫存商品
貸:發出商品
已確認銷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非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財務費用 【現金折扣】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五提供勞務收入
一次就能完成的勞務: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銀行存款等
持續一段時間但在同一會計期間開始并完成的勞務:
為提供勞務發生有關支出:
借:勞務成本
貸:銀行存款等
(此分錄可能發生多次)
勞務完成: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勞務成本
六稅金及附加
1、核算內容:稅金及附加核算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及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印花稅等相關稅費。
2、賬務處理。
計提應計入稅金及附加的稅費:
借: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
—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資源稅等
期末將稅金及附加轉入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稅金及附加
七期間費用
1、銷售費用的核算范圍:
1)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
2)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
3)企業發生的與專設銷售機構相關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
2、管理費用的核算范圍:
1)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
2) 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以及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行政管理部門負擔的工會經費、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
3) 無形資產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階段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
4) 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訴訟費、技術轉讓費、排污費;
5) 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
3、財務費用的核算范圍:
1) 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
2) 匯兌損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
3) 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等。
八利潤的構成
1、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資產處置收益(-資產處置損失)+其他收益
2、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3、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九營業外收支
1、營業外收入:企業確認的與其日?;顒訜o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利得、盤盈利得、捐贈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等。
2、營業外支出:企業發生的與其日?;顒訜o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盤虧損失、非常損失、罰款支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等。
十所得稅費用
1、所得稅費用:
1)當期所得稅:當期應交所得稅
2)遞延所得稅:
①遞延所得稅資產
②遞延所得稅負債
2、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X所得稅稅率+【(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余額)】
其中,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
1)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費、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
2)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罰款、罰金等。
納稅調整減少額:
1)按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如前五年內彌補虧損;
2)準予免稅的項目,如國債利息收入;
3、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
1)確定當期所得稅費用: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減少在貸方】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減少在借方】
2)期末結轉所得稅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十一本年利潤
1、結轉本年利潤的方法
1)表結法:各損益類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結計出本月發生額和月末累計余額,不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只有在年末時才將全年累計余額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2)結賬法:每月月末均需要編制轉賬憑證,將在賬上結計出的各損益類科目的余額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2、結轉本年利潤的會計處
結轉流程:
步驟一:會計期末,將各損益類科目的余額結轉至“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年利潤”科目如為貸方余額,表示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如為借方余額,表示當年發生的凈虧損。(結轉后各損益類科目無余額)
步驟二:年度終了,企業應將“本年利潤”科目的本年累計余額轉入“利潤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潤”科目。(結轉后“本年利潤”科目無余額)
2019年考生想取得考試“突破高分密卷”初級會計原題
請撥打誠達會計學校電話:0412-6418333、6419333
免費試聽
關注我們
微信號(電話同步):13236833033、13050098585
加關注